深度观察|文旅新纪录,中超借鉴大连模式

  • 发布于:2025-05-20 02:25:00
  • 来源:24直播网

大连英博主场连续两场中超联赛的盛况,吸引了无数目光。在5月5日和17日的两场比赛中,分别对阵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的比赛,到场观众人数分别高达61,185人和61,135人,创下了中超联赛历史第二和第三的高上座率纪录。这足以说明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的巨大魅力和球迷的热情。

除了球场上的激烈比赛,这两场比赛的背后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应。京沪两地数千名远征球迷的到来,不仅推动了大连的旅游业和消费,还极大地撬动了两地文旅经济。这一现象与当前“体育赛事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高度契合。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的容纳能力达到了惊人的6.3万名观众,这一数字本身就已足够震撼。更令人瞩目的是,即使在没有达到满座的情况下,上座率也已经非常接近最高容纳人数,占比超过97%。这表明,不仅仅是场馆的容量,更多的是球迷的热情和球队的魅力。

与国内其他体育场遵循的最多开放80%座位的原则不同,梭鱼湾足球场在管理上显然更加开放和灵活。这种开放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管理部门和俱乐部的共同决策。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更多球迷能够入场观赛,也进一步推动了赛事的发展。

国安和申花两支俱乐部的远征军在这两场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热情和消费力,还与主队球迷共同营造了良好的观赛氛围。他们的到来,为大连的文旅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国家层面近年来也高度重视赛事经济,把体育赛事作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长点。以中超联赛为例,高上座率的俱乐部每个主场比赛的门票收入可以达到近或达到500万元,一个赛季的全部收入更是可以达到数千万元。这还不包括当地管理部门的一些补贴和联赛分红。

要更好地拥抱赛事经济,除了球场的开放和管理,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比如赛程的安排,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出行和观赛体验。像大连英博对阵国安和申花比赛的时间安排,就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出行和转机需求,这样既能满足观众的观赛需求,又能促进当地的文旅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大连英博主场连续两场中超联赛的高上座率,不仅展现了球队的魅力和球迷的热情,还为两地文旅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这不仅是体育赛事的成功,更是经济发展的一次盛宴。

相关阅读: 大连 申花 足球 国安 文旅 中超联赛 中超可否复制大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