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寒冰报道,亚足联倾力打造的首届亚冠精英联赛落下帷幕,最终由吉达国民队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夺得冠军,这也标志着沙特足球在亚洲精英联赛中的全面“欧化”胜利。此次比赛,沙特足球不仅包揽了赛事冠军、最佳球员、最佳射手和最佳门将四项大奖,更是以至少9名顶级外援首发的降维打击,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
首届亚冠精英联赛的举办,无疑让人们对亚洲足球的格局产生了新的认识。三支沙特豪门球队在联赛阶段就以强大的外援阵容遥遥领先,最终包揽了亚冠四席中的三席,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令人瞩目。然而,当人们看到首发名单上熟悉的顶级外援名字时,不禁会恍然以为这是欧冠球队的“亚巡赛”。
这次亚冠精英联赛可谓是亚足联为沙特“量身定制”的赛事。从赛制、放开外援限制到决赛阶段比赛地的选择,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对于急需向世界证明实力的沙特而言,拿到亚冠冠军确实是可以炫耀的成就。然而,当一支由“11个欧冠球员”组成的球队在亚洲称霸时,我们真的应该思考这是否是亚洲足球可以炫耀的成就。
亚冠精英联赛的举办,彻底欧洲化了亚洲足球的格局。其赛制照搬自欧冠瑞士轮赛制,外援的全面放开更是让亚洲足球界彻底“欧化”。可以说,亚冠精英联赛的本质已经转变为以亚洲赛事为壳,以欧冠外援为核心的欧冠“亚巡赛”。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欧冠下乡”的说法。
以吉达国民与川崎前锋的决赛为例,吉达国民队的首发11人中有9人是来自欧洲联赛的外援。包括英超、意甲、西甲、葡超、土超等知名联赛的球员。而沙特的其他球队也纷纷效仿,大量引进欧洲外援。卡塔尔豪门萨德队也有11名外援,其中9人来自欧洲联赛。甚至一些实力较弱的球队也注册了大量外援,如迪拜祈祷和赖扬队都有至少13名注册外援。
然而,这样的“欧化”趋势虽然让沙特球队在亚冠层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却也扩大了“贫富差距”。此前亚冠虽也有个别俱乐部重金聘请超级外援,但大体上还是能恪守“本土联赛本土球员为主”的基调。因此,东西亚足球整体在亚冠的格局相对平衡。但现在,随着沙特对联赛的投资逐渐加大,并以上签下C罗等巨星为标志,亚冠的天平已经无可逆转地倒向了沙特。
近几年的亚冠联赛中,沙特球队的强势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从2021年开始的四届亚冠中,沙特球队三次进入决赛并两次夺冠。而东亚的日本虽然也曾连续三届进入亚冠决赛,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面对没有大量引援的沙特球队。这样的“欧化”趋势对亚洲足球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
一方面,高额的奖金驱动各大联赛豪门加入外援“军备竞赛”。例如,亚冠冠军奖金高达1200万美元,是J1联赛冠军奖金的6倍之多。这无疑吸引了许多联赛球队加大投入,引进外援。另一方面,如今几乎完全靠欧洲联赛外援主导的亚洲冠军联赛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亚冠”概念来定义了。它更像是一支由欧洲过气球星和新秀拼凑而成的“欧洲雇佣军”联队在亚洲的巡回赛。
综上所述,沙特足球在亚冠层面的“欧化”不仅改变了亚洲足球的格局也影响了各国的投资策略和球员构成。然而这样的趋势是否真正有利于亚洲足球的长远发展仍需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