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跟腱撕裂这一伤病在篮球界,尤其是NBA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1990年至2023年的这段时间里,共有45名NBA球员遭受了这一重创,平均每个赛季大约有1.36例的跟腱撕裂事件。然而,到了2024-25赛季,这一数字却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令人震惊的是,仅在过去12个月内,NBA就已经有8例跟腱撕裂的案例出现,这一数字超过了历史年均值的五倍,而此前的单赛季纪录仅是5例。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老将球员身上,新秀球员也频繁遭遇此等伤病。例如,掘金的潜力新秀霍姆斯在NBA首秀前就因跟腱伤病倒下,整个赛季报销。在随后的常规赛中,德章泰·穆雷、以赛亚·杰克逊、詹姆斯·怀斯曼和德鲁·史密斯等球员也相继遭遇了跟腱撕裂,其中甚至有三人的年龄未满26岁。
进入季后赛阶段,伤病潮更是呈现爆发式升级。利拉德、塔图姆和哈利伯顿等全明星球员也纷纷被诊断为跟腱撕裂。这些伤病不仅断送了他们的个人赛季,更彻底改变了各自球队的比赛轨迹。
面对这一惊人的数字,球员、教练和运动医学专家都感到十分担忧。他们开始质疑,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系统性问题的爆发?有观点认为问题出在负荷管理政策或训练方案上,也有人将矛头指向疫情后休赛期缩短、比赛节奏加快以及连续紧凑赛季带来的累积损耗。另一种理论则指出,现代篮球对爆发力的要求愈发极致,高频次的高速变向、急停和方向转换给球员下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ESPN知名球评杰伊·威廉姆斯在社交媒体上指出,NBA目前的比赛节奏是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最快的,场均近109个回合。他担忧地表示,在追求比赛节奏、高光时刻和数据算法的同时,球员的身体却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呼吁要减缓比赛节奏,以保护球员的健康。
此外,有医生指出,球员从小就以更快的节奏打高水平篮球,而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变化中,这无疑会增加身体受伤的风险。特别是在NBA中,球员们有时一周要打三到四场比赛,这对身体的损耗是巨大的。如果真的关心球员和球场上的最佳表现,赛季应该缩短到60-66场,将比赛分散到每周几场进行。然而,签下庞大媒体协议的NBA注定不会同意减少场次。
为了避免球星轮休,联盟甚至推出了“65场参赛规则”,这使得球员们为了荣誉和奖项不得不拼尽全力。在资本的博弈下,一切都以美元为最终目标。有人会提到上世纪80年代的球员也经历了高强度的比赛,但他们坚持下来了。但时代已经不同了,如今的比赛节奏更快、强度更大、对身体的要求更为苛刻。
最重要的是,跟腱撕裂这一伤病常常伴随着长期的后遗症。杜兰特、科比、考辛斯等球星都曾遭受此伤病的侵袭,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历了漫长的康复期和身体机能的下滑。因此,联盟、球队与训练团队需要重新审视训练方案和比赛规则,以减少此类伤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单赛季8例跟腱撕裂绝不是偶然事件,它给整个NBA敲响了一记尖锐的警钟。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思考和改变现有的训练和比赛模式,以保护球员的健康和福利。
